2025年处于我校迎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关键阶段,为切实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发展”的目标,真正将“一站式”社区建设推动起来,深挖学校现代育人新模式、新思路,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3月24日下午,学校副董事长龙和平以“传统书院的现代实践 — 一站式社区建设”为题作专题辅导。副校长程波,副校长杨欣欣,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以及学生处(团委)全体、国际教育学院全体、招生工作处全体、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双创学院、全体辅导员到场聆听辅导报告。辅导报告会由学生处处长王宇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回答这一核心课题的重要实践环节和有效途径。自2019年教育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以来,我校紧跟国家教育发展步伐,结合我校特有的地域人文特色和学校办学理念,逐步探索适合我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
突破育人困境 创新育人场域
副董事长龙和平首先聚焦当前育人工作中教学场景相对分离、空间功能单一、学情分析缺失、学习动力不足、课程创新不够、新技术融入课程、社会人才需求等问题,引出了“无联结不学习”的观点,引导全体教师深刻剖析育人价值,进一步思考如何为学生创造更有利于学习发生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课程协同育人、推进学生深度学习共谋对策和实践方法。其指出书院制借鉴了传统书院的育人理念,强调“给予”而非“管束”,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实现在全人教育环境中素质教育的提升。在学生成长的旅程中,学术知识的获取只是其中一部分,品德培养、生活习惯养成、职业素质能力同样关键,书院模式的引入,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网络。而一站式社区建设,正式借鉴传统书院的优势,结合现代教育需求与技术手段,打造的集学习、生活、交流、服务于一体的新型育人空间。
以书院为引擎 驱动社区建设
“一站式”学生社区主要是以现代书院制或住宿社区为载体,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副董事长龙和平从书院的演变、命名制度、文化建设、组织建构、运行机制、育人平台几个方面展现了书院的当代发展历程;并借助香港中文大学等其他高校书院制建设模式,详细阐述了书院未来建设方向,即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社区为载体、以通识教育为内容、以导师制为基础、以信息赋能为支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现代书院制。
社区作为书院的组成单元,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和交流的主要场所。社区的软硬件建设至关重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社区化管理的突出优势在于模拟社会生存环境,生活社区的构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务,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独立生存能力。在建设发展中可引入酒店管理模式的精品宿舍、公寓管理“5S”以及“6T”卓越现场管理,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打造高品位的家庭式生活环境。
副董事长龙和平指出,书院社区建设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更多成长平台,在学校现有的培养体系下,培养出符合社会人才储备需要和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通过构筑学生社区、推行导师制度、举办社群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由内而外的精神指引。
全方位协同发力 强化
书院是以学生宿住社区为基本物理空间的开放的育人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是宿住场所,又是教育机构;既是管理部门,也是服务实体。副董事长龙和平指出,在学校“一站式”书院模式探索下,要建立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凝聚各方力量,追求“环境育人”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实现企校化育人与渗透式教育齐头并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生自治,将通识教育全面融入到社区生活当中,把学生社区“末梢”变成工作“前哨”,全力构建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在日常工作中着眼学生事务,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树立“六题九问”的思维理念,积极搭建“三个平台”,构建“六个载体”,促进学风建设,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本次专题辅导,为学校新时代育人体系建设廓清了思想认识,提供了思想指引,引发全体教师对育人本质的深刻思考。未来,学校也将继续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