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迎新——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国际教育学院2025级新生开展相识团体心理辅导
发布于: 2025-09-04 19:42 编辑: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为国际教育学院2025级新生

开展相识团体心理辅导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又至一年迎新季。为助力国际教育学院 2025级新生快速适应大学新环境、搭建同伴信任桥梁、深化集体归属感,8月28日,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精准对接新生需求,为该学院全体大一新生量身打造并组织开展“以‘心’迎新 —— 大一新生相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专业心理服务为新生开启大学生活注入温暖力量。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以“打破陌生壁垒、建立情感连接、凝聚集体归属”为核心主线,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精心设计的系列团体互动项目与深度分享环节,为新生构建起轻松愉悦、安全包容、开放坦诚的交流场域,引导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增进彼此认知,平稳迈出大学社交生活的关键第一步。

  活动在“大风吹”破冰游戏中拉开序幕。新生们围圈而坐,伴随指令迅速作出反应,在座位互换间灵活互动。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在欢声笑语中驱散了初遇的拘谨,更在观察与配合里悄然发现彼此的共性与特质,为后续交流埋下友好伏笔。破冰之后,“微笑握手”环节接力推进:大家主动走向此前未曾相识的同学,以真挚微笑传递善意,以友好握手开启对话,随后两两结对展开深度自我介绍。从姓名籍贯到兴趣爱好,从初入校园的感受到期盼与向往,简单却真诚的话语有效消融了陌生感,让心与心的距离在轻松交流中迅速拉近。

  “名字接龙”环节的开展,将本次团体辅导活动的氛围推向首个高潮。活动以8人为一小组展开,规则要求每位同学在介绍自身信息前,需完整复述小组内此前所有成员的姓名、家乡、兴趣等关键内容。过程中,面对记忆挑战,同学们或积极尝试、或相互提示、或协同补充,在一次次互动协作里,不仅高效记住了更多同伴的名字与专属故事,更在彼此的包容与支持中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与归属感,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同伴交往奠定了坚实基础。

  继“名字接龙”之后,“无家可归”互动活动接续开展,以沉浸式体验让新生直观感知个人与集体的紧密关联。活动中,通过动态调整“家庭”组建所需人数,引导同学们快速寻找同伴、组建临时集体——过程里,有人迅速融入团队,顺利找到“归属”;也有人因人数匹配差异,短暂面临“落单”处境。在随后的分享交流环节,新生们敞开心扉,坦诚讲述自身在“寻家”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有人谈及找到同伴时的安心,有人分享“落单”时的失落,更有同学主动表达对稳定集体归属感的深切渴望。通过这场具象化的体验与深度对话,同学们不仅对“归属感”有了更鲜活的理解,更深刻意识到集体接纳的温暖、同伴支持的价值,进一步夯实了对“个体融入集体”的认知基础。

  作为本次团体辅导的收尾环节,“大学生活三个最”书写与分享活动,为新生搭建了一个直面内心、表达真实情绪与未来期待的专属平台。活动围绕“进入大学最高兴的事”“当下最担心的事”“未来最期望的事”三个核心议题展开,新生们先在卡片上认真书写心声,随后在小组内开启深度交流——有人分享初入校园时见到优美环境的欣喜,有人坦诚面对陌生环境的迷茫焦虑,也有人畅谈对专业学习、社团生活的美好憧憬,彼此倾听、相互共情,让初入大学的复杂情绪得到充分释放与理解。

  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总分享后,老师结合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引导:“大学生活是充满机遇的成长旅程,也难免伴随未知挑战,但请记住,身边并肩同行的同学、始终守护的老师,都是大家前行路上最坚实的依靠。”简短而有力的话语,既为新生缓解了焦虑,也为他们注入了直面未来的信心。

  整场活动在温馨的大合影中落下帷幕。同学们带着笑容与收获陆续离场,许多人在活动中已从陌生走向熟悉,甚至结下友谊的第一步。

  此次团体心理辅导不仅是国际教育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更是一次以“心”迎新的暖心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持续关注学生心理适应与成长需求,营造包容、友善、互助的集体氛围,助力每一位学子在大家庭中勇敢启航、书写精彩。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28 1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