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部署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方向,确保学校就业工作提质增效,近日,学校在第一会议室召开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调度会。学校校级领导班子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院长、学工副院长、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2026届毕业班辅导员代表及就业中心全体参加会议,会议由学生处处长王宇主持。
会议伊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首先就202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进行通报,详细介绍了整体就业率、重点群体就业状况以及各类去向分布,系统梳理了当前就业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与待完善环节。随后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围绕2026届毕业生就业意向摸排情况、就业工作实施措施,下一阶段重点任务重点做了重点汇报,为稳步推进2026届毕业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会上,教务处处长刘洪鹏就本专科实习做出了相应安排,并针对以往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重点强调了实习材料规范填写与审核。
学生处处长王宇围绕2026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以“三个保障”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全面系统推进各项就业举措落地见效: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对标陕西省教育厅和学校党政2025年度工作要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与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指南,明确任务分工与进度要求。推动各二级学院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全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优化服务保障。全面摸排2026届毕业生考研意向与具体情况,统筹校内资源,设立“考研集中住宿区”,为备考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征兵动员,组织开展政策宣讲会和一对一咨询,激发学生参军报国热情。持续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拓展优质岗位资源,提升人岗匹配效率。三是夯实人员保障。坚持每月召开就业工作调度例会,通报进展、分析问题、部署任务。持续实施校领导包抓二级学院机制,加强督导与支持,形成校院两级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副校长程波就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围绕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充分肯定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全面梳理和总结实践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为新一届就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复杂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早研判、早部署、早应对;三是坚持聚焦重点任务,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2026届就业工作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四是着力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通过个性化指导、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就业工作队伍业务能力,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扣;五是持续加强对重点群体毕业生的精准帮扶,健全就业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就业帮扶全覆盖、不缺位,切实维护就业公平;六是深入推进就业工作内涵建设,优化就业工作体系,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持续推动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校长廖民生就毕业生就业方向提出两点重要建议:一是要立足我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层次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升学引导与个性化指导。在考研方向选择上,应更加聚焦西部地区高校,明确报考定位,优化备考策略,切实提升考研录取成功率,帮助学生实现深造成才目标。二是要积极用好国家政策红利,主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报考西部地区基层公务员岗位,在服务西部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的有机结合。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征兵宣传动员力度,积极鼓励更多毕业生参军入伍,献身国防事业,拓宽人生舞台。
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崔亦国在讲话中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当前就业形势,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和优化就业工作的方向与策略。一是要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进一步健全毕业生跟踪与反馈机制,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和长期就业质量,切实增强毕业生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二是要高度重视就业集中度问题,有针对性、有目标地深入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主动对接重点行业、区域和用人单位,拓展更多优质岗位资源,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要全面加强就业教育与引导,将就业工作前移至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就业需求和市场导向为参照,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与社会适应力。
最后,副董事长龙和平在总结中强调,要系统规划和扎实推进就业指导课堂的建设与实施,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增强课堂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应通过案例教学、模拟面试、职业角色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实习实训课程的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课程大纲与教学内容设计,强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确保实训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为学生提供真实、丰富、有深度的实践学习体验,切实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此次就业工作调度会为学校202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了方向,规划了清晰的路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将秉持务实态度,落实各项举措,以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