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发布于: 2023-10-10 08:30 编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保持健康,那么你知道健康最完整的定义吗?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人的健康应包括机体、心理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完美状态。

      可以看出,心理健康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因此,为了让人们正确应对生活压力,塑造健康卫生的心灵,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于1992年,将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从那时起,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拍摄、宣传促进精神发育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202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一、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曾被公认为是心理健康“最经典的标准”:

     1、有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二、精神疾病概述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

     它大致分为十个类型,包括:

     1、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肿瘤、癫痫等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普遍特征有妄想、幻觉(幻视幻听等)、思维破裂(言语杂乱无章)、运动行为异常(木僵状态等)以及情绪表达减少、动机缺乏等阴性症状;

     4、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和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焦虑、烦恼、抑郁、恐怖、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身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6、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包括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痿、早泄、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

     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多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包括但不限于偏执型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等等;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包括病理性赌博、纵火、偷窃与拔毛症;性心理障碍则有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等;

     8、精神发育迟滞、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多发于18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10、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三、常见精神疾病科普

     1、抑郁症

      2、躁郁症

      3、强迫症

      4、焦虑症

      四、如何对待精神疾病

      可能有些同学在看完以上关于精神疾病的科普,会觉得有几条和自己很像。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如果感觉自己状态不太对,千万不要胡思乱想,乱贴标签,及时去寻求医生或专业人士帮助。

     同时,在这里教给大家一些可以调节情绪的小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辅助自己,平稳心态。

     1、运动

      运动能帮助身体分泌快乐多巴胺,是缓解坏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规律的运动能改善个体情绪,是改善情绪和预防心理疾病的良方。跑步、球类运动、散步、太极拳、健身操、游泳、瑜伽、骑车等都是较好的选择,每周3次,每次40-60分钟即可。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感兴趣的运动。

     2、积极心理暗示

     研究发现,同样经历焦虑和抑郁,能主动发现积极一面的学生,比只会哭着发泄的人能更快走出来。每天早上出门前,不妨对着镜子笑一笑,告诉自己今天很快乐。

     3、深呼吸

      美国治疗专家罗伊博士说,当处于压力状态时,要放慢呼吸,同时尽量往后卷舌。这一方法能在数秒钟内平衡情绪。建议情绪波动时,深呼吸并耐住性子等6秒钟,等情绪平稳,能够冷静思考时,再去做决定。

     4、调亮环境光线

      调亮环境光线有助于保持好情绪。研究发现,季节性情绪失调主要由于光照不足引起。因此,让自己身处光亮的环境中,能有效对抗不良情绪的干扰。

      5、听音乐

      听音乐可以促进心理健康,让人放松,同时还可以通过释放个体被压抑的情绪,来达到有效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此外,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升人际关系。

      最后提醒大家,在平日里,一定不要忽略了精神卫生的学习。我们在成长路上,或许都会遭遇精神卫生上的难题。

      这一期的科普,旨在让大家正视精神卫生这一问题,以求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掌握好心理调适的方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每一个人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隐形守护者,希望大家在成长路上,能够更好地守卫健康心灵,塑造健康青春。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2/21 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