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效应|白熊效应——我想忘,却忘不掉
发布于: 2022-09-30 12:55 编辑:

当我告诉你:“不要想白熊!”

你听到这句话的时,你的脑海里有没有浮现出白熊呢?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做了个实验,他要求曾被白熊惊吓或伤害过的参与者不要再去回忆当时害怕或痛苦情景,也不要再去想那只白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却出现强烈反弹,参与者们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及不断追忆起当时害怕或痛苦的经历。这种想不想,却不断想起的效应被称为:“白熊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满这个效应,例如失恋的人不断想起旧情人;考试失利了,不断沉浸在悲伤情绪中,反复回想起考试的画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产生“白熊效应”, 并让我们不停想起那些不好的经历呢?实验表明:有时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不应该做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该事情的关注,特别是对经历过或记忆深刻的痛苦往事之关注。简单来说,就是当有人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或者自己也意识到不应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已经成功地“扎根”在了不要做的事情上。


那么如何破除“白熊”效应呢?

研究者提出这样的建议:

1、进行积极、肯定的暗示。面临不好局面时,不要告诉自己现在“不要想这件事“不要怎么样”,我们可以思考这件事中的积极点,进行正向思考,然后顺其自然,我们能更快走出不良事件的阴影。

2、转移注意力。当脑海中全部注意力无意识集中在负性事件上,你就无法停止对其的思考,这个时候你可以从事一些需要思考、需要大量注意力的活动上,例如玩推理游戏,剧本杀,跟他人讨论学习任务等等。你的认知注意资源被其他事情占用,就不会集中到不良事件上了。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30 10:45:12